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37—38)

发布时间:2024-03-19

37、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这既是对新时代“三农”形势的清醒认识,也是告诫全党,不管工业化、城镇化进展到哪一步,“三农”的基础地位都不会改变,都要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从世界各国现代化历史看,有的国家没有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农业农村发展跟不上,大量失业农民涌向城市贫民窟,乡村和乡村经济走向凋敝,工业化和城镇化走入困境,甚至造成社会动荡。我们党始终把为广大农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十分重视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粮食安全水平显著提升,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三农”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农业农村发生历史性变革,为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为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发挥了压舱石作用。
  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农业农村现代化仍是国家现代化的短板。当前,我国正处于不断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历史关口。同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相比,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步伐还跟不上,“一条腿长、一条腿短”问题比较突出。我国农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已接近工业化国家平均水平,但农业现代化明显滞后于非农产业发展,2021年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占比仍高达22.9%,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仅为全员劳动生产率的32.8%。我国农村现代化水平明显滞后于城镇,2021年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5∶1,消费支出比为1.9∶1,乡村道路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物流等基础设施明显落后于城镇,城乡教育、社保、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差距更大。
  我国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有能力、有条件在新时代续写工农关系、城乡关系新篇章,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要求,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这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基本遵循。
  第一,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立足国内农业资源,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第二,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第三,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让广大农村居民也能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第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第五,深化农村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深化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实现形式,继续推进土地征收制度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改革,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并鼓励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

  第六,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创新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礼仪之邦、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社会建设相辅相成。


38、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这是我们党第一次郑重提出建设农业强国,必将对全党深刻认识新时代农业发展定位、完善农业政策体系、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不断巩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截至2021年,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9亿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突破72%,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但也要看到,我国农业大而不强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表现在农业基础还不稳固,抵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农业经营规模小,农业劳动生产率低,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亟待提高;农业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粮食供求紧平衡格局尚未根本改变。破解这些矛盾,需要推动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跨越。
  何谓农业强国?农业强国首先表现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强,这是农业强国的基本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且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必须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农业强国必然要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这是农业强国的必要条件。建设农业强国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更加重视和依靠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农业强国还应该体现为农业竞争力强,这是农业强国的核心要义。必须大幅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使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或接近社会平均水平,并基本具备同国外农业竞争抗衡的能力。推动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未来5年要在以下4个方面取得扎扎实实的进步。
 第一,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按照“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的要求,加强用途管制,规范占补平衡,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强化对耕地数量、质量、生态的“三位一体”保护,大力推进农田建设,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第二,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推进种业领域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与开发利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因地制宜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积极发展智慧农业、设施农业。
  第三,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丰富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的有效实现形式,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健全土地托管、统防统治等社会化服务体系,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第四,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和区域布局,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加快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推荐新闻